close








假日連連無聊又不想出門,上網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好玩的東西。逛來逛去,突然看到陽光下的日子:卡夫卡最後那一年 好像很不錯的樣子! 價格也不貴,但買東西就是要貨比三家,趕快來查查還有什麼地方有賣 陽光下的日子:卡夫卡最後那一年 。逛了好久,找到這裡賣的陽光下的日子:卡夫卡最後那一年 最便宜。二話不說就給他下單喔。如果大家對陽光下的日子:卡夫卡最後那一年 也有興趣,快來看看下方的介紹吧

陽光下的日子:卡夫卡最後那一年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taaze.tw/apredir.html?ap128023172_a_11100703997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卡夫卡逝世90週年紀念

唯一以卡夫卡最後之戀為背景的小說

根據史料改編,帶你重返卡夫卡生前最後ㄧ年

卡夫卡是一個眼光清晰的凡人,敏感審視自己與周遭人的關係,

直視死亡、寫作、以及充滿自我懷疑的愛情。

不難想像,陽光燦爛的日子會降臨在每一個人身上。

這種美好,永遠以它充實的姿態等待著,

卻隱於深處、於無形,如此遙不可及。

它在那,不帶著敵意,不勉強,也非聾聵。

喚出對的詞彙、對的名字,它就到來。

這是魔法的本質,不需施行,只需呼喚。

──卡夫卡日記

「讀這本書,你不需要是卡夫卡專家」

《陽光下的日子》書名出自卡夫卡的日記,這與卡夫卡的文學作品充滿詭異、陰暗的特殊氣氛背道而馳。庫普夫米勒試圖打破「作家神話」,卡夫卡並非總是過著不幸的生活,才創造出偉大的藝術。卡夫卡是ㄧ個凡人,直到生命最後一刻,他都如同所有人,對生活同時抱持希望與不安。

卡夫卡與朵拉最後的戀情,是現代文學界的缺口。由於兩人的書信史料於納粹時期遺失,朵拉自然被歷史及文學界邊緣化。庫普夫米勒徹底搜集卡夫卡日記、致親朋好友的信、朵拉回憶錄以及其他文獻,重拾這ㄧ段幾乎被世人遺忘的故事。他以寂靜、細緻的文筆成功將歷史事實與小說文體結合,刻劃這兩位不平凡的人物,寫盡他們毫無出路的未來。沒有渲染、沒有誇張的愛恨糾葛,有的只是在死亡陰影下,深愛彼此,卻小心拿捏距離的纖細情感。作者敘述口吻令人折服,宛如親身體驗。

1923年夏天,病重的卡夫卡來到波羅的海療養,認識了在渡假屋工作的猶太女廚師朵拉。兩人相戀,並約好前往自由的城市──柏林。那是卡夫卡第一次逃離身旁喋喋不休的人群,以及親人近乎壓迫式的關心。但同時,他對於愛情感到害怕,如何能保有自己思考、寫作的空間,又不會傷害到對方?

一戰後的柏林,讓這對情侶嚐盡苦頭。通貨膨脹、飢寒交迫使得卡夫卡病情更加惡化,但心靈上的自由,讓他寫下幾篇精彩的作品。對卡夫卡來說,這是他最後一次試圖將命運握緊在自己手裡,不受人擺布,而朵拉就是他最大的支柱。1924年4月,卡夫卡病情加重,不得不離開柏林,朵拉為了照顧他,陪他搬進維也納森林的療養院。同年6月3日,卡夫卡靜靜躺在多拉的懷抱中病逝。

※本書榮獲德國歌德學院 Goethe-Institut 「翻譯贊助計畫」支持出版。

作者簡介:

米歇爾.庫普夫米勒(Michael Kumpfmuller)

德國當代著名作家。1961年生於德國慕尼黑,分別於德國圖林根大學、柏林自由大學及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研究德國文學及歷史。1999年後專職寫作,2008年以社會小說《致所有人的消息》(Nachricht an alle)獲得德布林文學大獎(Alfred-Doblin-Preis),其他著作有:《漢佩爾的逃亡》(Hampels Fluchten)、《饑渴》(Durst)等。

譯者簡介:

杜子倩

台北市人,輔仁大學德文系學士,德國阿亨工業大學(RWTH Aachen University)英文及德文碩士,荷蘭Oss成人大學荷文班結業。現為專職媽媽,兼職德、荷文翻譯。翻譯作品有:《打開哲學家的大門--走進經典的16把鑰匙》、《瑪麗亞,他不喜歡吃》、《熊的故事:夢境、迷思與真實》、《品德A+,德國媽媽這樣教》、《巴哈末世密碼》、《永遠在一起》、《列那狐》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6125282A3DB8D2E0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plegirl0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